春節「除夕」習俗@酒店經紀強哥向大家拜年
先向大家拜年,敬祝格友與酒店小姐們:
牛氣沖天,犇騰萬里。
鼠氣全消,鴻星高照。
今天就是除夕了,在全世界的華人地區最重視的一天,也是中華文化很重要的反射之一。
大吃大喝之餘,讓我們來追朔、了解一下除夕習俗的由來。
春節習俗——除夕
除夕來自先秦時期的逐除的習俗。據《呂氏春秋•季冬記》記載,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「疫癧之鬼」,這就是「除夕」節令的由來。
據稱,最早提及「除夕」這一名稱的,是西晉周處撰寫的《風土記》等史籍。周、秦時期,每年將盡的時候,皇宮裡要舉行「大儺」(儺,音ㄋㄨㄛˊ)的儀式,擊鼓驅逐疫癘之鬼,稱為「逐除」,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,即小年夜;除夕為大除,即大年夜。
除夕守歲的來歷
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,每逢除夕,禹母總是熬夜燃放爆竹,解除思兒情結。當地百姓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兒子,也跟著禹母熬夜、燃爆竹,寄託自己對大禹的思念。
久而久之,「除夕熬夜、燃爆竹」的習俗便流傳開來,而且越傳越遠,範圍越廣。後來發明了火藥,人們便用鞭炮代替了爆竹。
除夕放爆竹的來歷
關於除夕放爆竹的來歷,還有一個傳說。相傳在遠古時候,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。這種猛獸叫「年」,它捕百獸為食,到了冬天,山中食物缺乏時,還會闖入村莊,獵食人和牲畜,百姓惶惶不可終日。
人和「年」鬥爭了很多年,人們發現,年怕三種東西,紅顏色、火光、響聲。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,門口燒火堆,夜裡通宵不睡,敲敲打打。
這天夜裡,「年」闖進村莊,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,聽見震天的響聲,嚇得跑回深山,再也不敢出來。夜過去了,人們互相祝賀道喜,大家張燈結彩,飲酒擺宴,慶祝勝利。於是以後人們就用火藥做成了紅色的爆竹,開始在除夕燃放。
除夕燃放紙裹火藥的爆竹,始於宋。此夜紅燭高燒,爆竹聲不絕於耳,民間與宮廷,並無例外。
除夕家人圍爐團坐,小兒嬉戲,通夕不眠,謂之守歲,此俗於時已有。又,長幼聚飲,祝頌而散,謂之「分歲」,亦始於晉。後世大年夜合家團聚,吃年夜飯之習俗,由此而來。
本文轉載自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babtony/posts/3760627287331333
酒後不開車,未滿18請勿飲酒。
官方網站:http://www.in-my-heart.com.tw/
地 址:台北市民權西路20號(捷運民權西路站步行1分鐘)
§ 圓夢職缺請點我 §
給我一個機會 也是給妳自己一個機會
人力資源部副總 Peter周(強哥)24H諮詢方式:
電 話:0987-760099
LINE與微信的帳號都是 :club-agent
LINE的QR-CODE:
微信的QR-CODE:
如果我不在線上麻煩請留訊息或者留電話,我會立刻與妳聯絡,省下妳的電話費。